投稿一覽 > 過往記錄 > 瀏覽內容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日期:2007/08/21 20:54
留言者:raymond
電郵:raytcm2000@yahoo.com.hk

日前朝雲聯袂 老三,Soso,與小弟等一行四人,
往訪澳門的 沈秉和先生,聚首一堂於其 “瓦舍“ 樂苑,共遣曲興。

沈先生予人的印像,溫文爾雅,落落大方,
雖年屆 蚊少 之年,仍難掩其瀟灑氣度,
信年青時代,必是 “靚仔” 一名。

“瓦舍“ 樂苑,是沈先生以曲會友之地,
堂內佈置美侖美奐,古典雅緻,
令君倍添發古思幽之情懷。

一曲 “離鸞秋怨“,沈君唱來神態自若,
徐疾有緻,歛而不颺,有幾分 羅秋鴻 的影子。

我等與沈先生份屬萍水相逢,難得先生仍佈以厚待,
款款豪情,無微不至,譽之為 “ 今孟嘗 “,也未為過也!
(拍掌) (好!) (表情33) (表情35)

Page: [1] [2] < 回上一頁

Re: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 No.1 )
日期:2007/10/04 23:17
留言者:

無言感激! (表情14) (表情14) (表情14)

謹奉上 李向榮前輩照片一幀 作和應!



(表情35) (表情35) (表情35)

左起:盧家熾、何尚仁、梁浩然、李鷹揚(簫)、羅伯遐
何尚仁背後是掌板 蘇漢英

Re: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 No.2 )
日期:2007/08/22 01:56
留言者:老三
電郵:tamcomhk@yahoo.com.hk

一再煩擾打搞了沈生,怎算??? (沉思) (沉思) (沉思)

Re: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 No.3 )
日期:2007/08/22 07:44
留言者:

老三 兄:

沈先生 於 9月 6日 中文大學主辦『粵劇國際研討會 -- 情尋足跡二百年』之演講,
我地一於齊齊去捧場啦!

(表情30) (表情30) (表情30)

Re: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 No.4 )
日期:2007/08/28 23:11
留言者:楓林月

處煩囂還悟, 靜漠守宅, 非道近道, 沈先生通人也, 他是不會太着眼於捧場的. 但他宗仰李向榮的豉味, 研修用力甚深, 亦常感概李公曲藝如寒夜孤檠, 除小數知音前輩推介外, 廣大粵曲界同好竟多未知其名, 如合浦珠沉, 實屬不值; 亦顧曲周郎之大損失. 只求八方風雨、起自漣漪, 告慰李公之靈; 靠各曲友努力、重拭百粵明珠, 相信正是沈先生銘心之思.

Re: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 No.5 )
日期:2007/08/22 17:55
留言者:ming

小弟對上面的照片頗有興趣,這照片應在六十年代初拍攝,從李先生的身材來看,想不到他的低音這麼渾厚。

小弟認出坐在中間,戴眼鏡,個子不高,拉中胡的是梁浩然先生。

照片最右邊,打揚琴的,是不是羅伯遐?

其他的音樂家,不太肯定。

還有當時是現場演唱,從照片上看,李先生只是站在台上,沒有太多的動作,只以唱功吸引聽眾。反觀現在的演唱會,唱者都濃妝豔抹,包裝華麗,還要加上造手。

看來小弟還是喜愛從前的撲實無華。

Re: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 No.6 )
日期:2007/08/23 00:03
留言者:小SO

小弟亦都想值此欄目,再一次多謝沈先生的熱情接待!

沈先生文筆了得,外型瀟灑,談吐大方隨和,確令小弟大開眼界。更令我流連忘返的當然是個超級豪華私唱局了,走道兩旁擺滿懷舊曲藝界名人的珍貴照片,仿如進入了粵劇藝術博物館。正!


(大笑) (大笑) (大笑)

Re: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 No.7 )
日期:2007/08/23 08:20
留言者:

楓兄所言甚是!

沈先生 不為名、不為利,只為推廣曲藝,不遺餘力!

說到用力甚深,沈先生 對自己有要求,對身邊的曲友有要求,
數月下來,小妹 見證了 各人 曲藝之穩步提升,沈先生 也應“老”懷安慰了。

還有就是 李向榮前輩的曲藝,沈先生盡心盡力介紹推廣,吾等盡心盡力學聽學欣賞,
自己能欣賞,有自身 心的體會,才能薪火相傳延續推廣罷!

共勉之!

(表情35) (表情35) (表情35)

Re: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 No.8 )
日期:2007/08/23 22:50
留言者:

感謝 ming 前輩 提供 相片中人之資料! (表情14) (表情14) (表情14)

可否請 ming 前輩 再略為補充介紹 梁浩然先生 及 羅伯遐先生 之生平簡介?

(表情11) (表情11) (表情11)

Re: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 No.9 )
日期:2007/08/23 23:55
留言者:老三

朝雲

好多場講座都好正,亦好想去,度度期先!



研討會

日期: 2007年9月5日(星期三) 至9日(星期日)

時間﹕ 上午10:15至下午5:45

地點: 香港文化博物館劇院 (新界沙田文林路一號)

研討主題以粵劇歷史為重點,每日研討主題如下:

2007年9月5日(星期三)

上午10:30-11:20 研討會開幕典禮

上午11:20-下午12:10 主題發言(一)

    阮兆輝先生(著名粵劇生角演員)
    講題:粵劇的蛻變與危機

下午12:10-1:00 主題發言(二)

    伍榮仲教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歷史系)
    講題:從文化史看粵劇,從粵劇史看文化


[第一節] 早期粵劇發展
主持:王建勛教授

下午2:30-3:00 田仲一成教授 早期神功粵劇演出史初探
下午3:00-3:30 陳超平先生 粵劇史上的一些需要考證的問題
下午3:30-4:00 李嶧先生 證實廣州有瓊花會館後產生的疑問
下午4:00-4:15 休息

下午4:15-4:45 謝彬籌先生 竹枝詞反映的粵劇歷史足跡
下午4:45-5:15 容世誠教授 「進入城市」:1920年代粵劇初探

2007年9月6日(星期四)

[第二節] 粵劇唱腔研究
主持:崔德鑾先生

上午10:15-10:45 何梓焜教授  何非凡粵劇唱腔的韻味
上午10:45-11:15 王勝焜先生  薛腔的特色與發展
上午11:15-11:45 沈秉和先生  豉味縈牽四十年:李向榮生平及其「豉味腔」
上午11:45–下午12:00 休息

下午12:00-12:30 陳志梅女士  白雪仙、李寶瑩、嚴淑芳聲腔初探
下午12:30-1:00 李天弼先生 力求凝煉的陳笑風唱腔

[第三節] 粵劇音樂研究
主持:鄭寧恩女士

下午2:30-3:00 周仕深先生  粵劇音樂調式近百年的演變
下午3:00-3:30 區文鳳女士  粵曲新舊曲式論
下午3:30-4:00 康保成教授 「八音班」源流考
下午4:00-4:15 休息


[第四節] 粵劇電影研究
主持:容世誠教授

下午4:15-4:45 盧偉力博士  香港粵劇電影美學向度初探:論李鐵戲曲光影的情韻
下午4:45-5:15 鄭寧恩女士  從1950年代香港粵劇《富士山之戀》及《花都綺夢》看「涵化」現象
下午5:15-5:45 羅麗女士  薛馬爭雄期間的「影劇互動」

2007年9月7日(星期五)

[第五節] 當代粵劇發展(一):海外
主持:伍榮仲教授

上午10:30-11:00 饒韻華教授  1920年代紐約曼哈頓的粵劇戲院
上午11:00-11:30 王正亭博士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岡州粵劇曲藝社:1961至2001
上午11:30-11:45 休息
上午11:45-下午12:15 胡桂馨女士 新加坡粵劇發展
下午12:15-12:45 雷碧瑋教授  粵劇之地方性與全球化的危機

[第六節] 名演員研究
主持:易紅霞女士

下午2:30-3:00 劉漢鼐教授  金牌小武靚元亨
下午3:00-3:30 潘兆賢先生  與薛馬爭雄而別開宗派的桂名揚
下午3:30-3:45 休息
下午3:45-4:15 崔頌明先生、郭英偉先生  粵劇復興與鄺新華的貢獻
下午4:15-4:45 李少恩先生  1950年代芳艷芬苦情粵劇的文化現象

2007年9月8日(星期六)

[第七節] 粵劇傳承方式
主持:黃兆漢教授

上午10:30-11:00 葉世雄先生  以人為本,薪火相傳:談香港粵劇藝術的保存和人材培訓
上午11:00-11:30 陳澤蕾博士  殖民與國族之間:香港粵劇南派藝術之傳承
上午11:30-11:45 休息
上午11:45-下午12:15 崔德鑾先生  很好的傳承方式之一:粵劇專業培訓學校
下午12:15-12:45 李少琼女士、潘穎蕾女士  薈傳統精髓、擷粵藝英華:搶救及整理粵劇傳統表演技藝的意義和思路

[第八節] 名編劇研究
主持:戴淑茵女士

下午2:30-3:00 戴淑茵女士  唐滌生1950年代粵劇作品初探
下午3:00-3:30 林英傑先生  唐滌生《帝女花》之取材及用事考述
下午3:30-4:00 潘邦榛先生  羨君筆力透心脾:論陳冠卿的戲曲創作
下午4:00-4:30 凌毅先生  粵劇《九件衣》及其編者陳卓瑩
下午4:30-4:45 休息

[第九節] 當代粵劇發展(二):香港
主持:李少恩先生

下午4:45-5:15 廖漢和先生  從屯門、元朗文藝協進會粵劇團看1970及80年代業餘粵劇在新界的發展
下午5:15-5:45 王勝泉先生  音樂名家朱慶祥先生口述粵劇歷史

2007年9月9日(星期日)

[第十節] 粵劇劇目研究
主持:陳國賁教授

上午10:30-11:00 王建勛教授  試釋《胡不歸》等幾個新編粵劇生旦長壽戲的前因後果
上午11:00-11:30 陳守仁教授  邊個係邊個:從「身份劇」到「雜種身份劇」《鳳閣恩仇未了情》
上午11:30-11:45 休息

上午11:45-下午12:15 陳素怡女士  「半憨不憨」:從《紫釵記》、《西樓錯夢》、《梁祝恨史》闡論人物形塑
下午12:15-12:45 崔承恩女士  從芳劇《程大嫂》與《西施》看香港女性形象

[第十一節] 當代粵劇發展(三):內地及澳門
主持:梁沛錦教授

下午2:30-3:00 梁沛錦教授  1949-1970國內解放後的粵劇改革
下午3:00-3:30 易紅霞女士  粵劇在城市、鄉村和海外唐人街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策略
下午3:30-4:00 蕭柱榮先生  試論粵劇、粵曲、粵樂三者之間的關係
下午4:00-4:15 休息

下午4:15-4:45 陳樹榮先生  粵劇在澳門
下午4:45-5:15 郭英偉先生  當代粵劇在廣州的發展




http://corp.mus.cuhk.edu.hk/corp/conference/index.html

Re: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 No.10 )
日期:2007/08/24 00:37
留言者:JOEJOE

大佬最大:

細細聲請問:

你地有冇見到大眼貴呢?

Re: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 No.11 )
日期:2007/08/24 21:08
留言者:楓林月

老三、朝雲:

這次研討會能否在網上觀摩或收聽呢? 如沒有在綫播放, 大會有打算把講演輯印成書嗎? 身為講者之一,秉和兄應該清楚.

Re: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 No.12 )
日期:2007/08/25 00:53
留言者:

楓兄:

不若乘機飛回來罷! (表情30) (表情30) (表情30)

要不然 當晚早點睡,精神飛過來支持 沈先生!

(大笑) (大笑) (大笑)

Re: 向沈秉和先生的致謝 ( No.13 )
日期:2007/08/25 00:56
留言者:raymond

大佬頂大

細佬至今仍未有大眼貴的資料,容後再告之。 (表情33) (表情33)

Page: [1] [2] < 回上一頁



- 阿立粵曲天地 -

聲明

阿立粵曲天地(以下稱本網)所有留言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之立場,讀者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讀者若因信賴留言而招致任何損失,本網概不負責。 由於所有留言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或涉及任何侵權行為,請聯絡本網。本網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亦不可上載任何侵權文章,照片,曲詞,錄音及影片,敬請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