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一覽 > 過往記錄 > 瀏覽內容
攀龍附鳳
日期:2006/03/06 12:24
留言者:Sunny Lau
電郵:sunnylau288@netvigator.com

一 : 無題

昨日是星期天,也是個閒來無事的日子。早上起床,致電深圳劇團的朋友,由我吹雞,相約到陽光酒店的"海港大酒樓"吹水。
我立刻抽身,不費吹灰之力,已到酒樓,本人組織能力特強,早已有人為我訂好位,眾人先後到來,計有音響組的曾繁杰、燈光組的盧德文、衣廂組的肖平和徐毅。
茶過三杯,電話聲響,原來是細哥嫂致電徐毅,細哥嫂正好和細哥行街街。夫妻恩愛之情,羨慕死小弟。細哥嫂和細哥知我也在飲茶,說一定要見我,立即飛車前來酒樓相聚,認真俾面。
我和細哥的話題,離不開古董和戲劇,細哥對古董很有研究,一見面就滔滔不絕,後來我們的話題又轉到粵劇培養人材。
我批評細哥在深圳劇團做主角一做就幾十年,深圳劇團是國內財雄世大的劇團,沒有好好培養接班人。細哥卻道出他的苦衷;他說在劇團培養接班人,受到很多限制。其實他自已也希望培養多些粵劇演員。但他有如下見解:

1. 在所在劇團要培養演員,受到劇團的體制所限。
2. 現在於劇校畢業的學生,爭相來到深圳劇團,大多只是貪圖深圳劇團人工高、福利好,劇校每年都有一批畢業生,但他們畢業後在粵劇界發展的其實小之又小,很多有潛質的畢業生都轉行,不少學生視粵劇學校是橋板,希望畢業後可把偏遠的戶籍搬到大城市。
3. 來到劇團後的劇校畢業生,大多都是吊兒廊當輩,有的甚至連做梅香或跑兵的條件也沒有。點去培養佢呢?文武生或花旦要有個形,一上台就要似。黃偉坤是我力邀領導請他的,因他個形似,一企出來未開聲已經似文武生,在劇團找不到象樣的培養對象,就要往外求將,劇團也要生存。
4. 一個劇團只有一個文武生,我唔做搵邊個做,所以有時連病倒,都要頂硬上。我一直在劇團的領導上進言,劇團內文武生冇得換,但要將下欄的角色多人化,即每套劇不要把下欄的角色定死,A君可做春花,B君C君也有機會做春花,這樣對劇團演出時調配人手方面有好處,又對培養人材方面有好處,但我的意見還我的意見,到實行時又會有其它困難,我站在演員角度去提意見,但領導要負起養活劇團108條好漢的責任,當然有他難言之隱。

我聽完細哥道來,好象有點明白了,開始對溫誌鵬先生在粵劇曲藝月刊第一百三十五期的文章產生了同感。

飲完茶後,我要到昌湖大廈三樓為新加坡的朋友買點粵劇用品。細哥堅持要親自楂車送我到目的地,認真客氣。還邀請我在18、19日來東門看他做拿手好戲呢!

Page: [1] [2] [3] < 回上一頁

Re: 攀龍附鳳 ( No.2 )
日期:2006/03/06 14:17
留言者:茶煲

老三哥, 所以話呆茶煲一早封咗伸脷哥哥做偶像囉... 犀利 (表情28) 伸脷 (表情29) 多謝咁豐富既資訊...每天必讀呢. (表情13)

Re: 攀龍附鳳 ( No.3 )
日期:2006/03/06 16:29
留言者:hawaiian

(拍掌)兒時有一同學, 其人表面戇直忠厚 , 骨子裡重精過冇尾蛇 ,是面懵心精之流. 先後到香港謀生, 某日在街相遇 ,告知在某公司任職, 因幻時失學 ,只有初小程度, 職位不高, 做Boy即今之寫字樓助理. 彼此時有往還 , 移民後每返港其必熱情招待 ,而且一次比一次豐盛, 居所越來越豪. 問其做何職業 ? 答曰:仍在原來公司任職跑腿. 心想各有前因,故不再追問. 有年,其到番邦旅行. 是晚酒酣 ,乃告真相. 在公司十多年仍難晉陞. 一日, 波士召其入房 ,告曰:你在公司任職有時, 經我觀察,你為誠實可靠. 我想收你為心腹, 你可願意? 答曰: 承蒙波士提拔, 那有不披肝瀝膽?! 此後其不用返寫字樓, 在另一所在靜候波士電話, 每當波士有不想人知的應酬 ,其事先去打點, 事後埋單找數及到會計部報銷. 每次都做得乾凈利落, 故時得波士賞賜. 原來波士畏妻如虎, 比季常更季常, 每日只得十方零用. 我恍然大悟, 學羅家寶唱三難新郎一句 :原來如…..此! 三十元太多了!!

Re: 攀龍附鳳 ( No.4 )
日期:2006/03/07 23:09
留言者:Sunny Lau
電郵:sunnylau288@netvigator.com

攀龍附鳳 之 二 梅葆玖

一看題目,我可能被人"產到飛起"! “嘩!你條友仔,梅葆玖你又識!”
非也!我與梅葆玖,只有一面之緣。

佛山電視台,在昨年5月廿六日,高高掛起了《瓊花藝術劇院》的招牌。《瓊花藝術劇院》的成立,成員包括“佛山青年粵劇團”、“佛山話劇團”、“佛山電視台”、“佛山影象出版社”等多個團體。

為隆重其事,舉辦了多項開幕儀式。其中包括在佛山體育館舉行演藝晚會,節目多元化,我被邀出席觀賞。
當晚節目,重金請來杰出的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梅葆玖演出折子戲。我一向喜歡看京劇,自然更加心花怒放。據我的研究資料顯示,今次應該是梅葆玖第一次來廣東演出,當晚梅伶的演出的確使我大開眼界。與梅伶一同演出的次角是廣東粵劇學校的吳偉明老師和他的學生。後來在吳老師的引領下,在後台有幸見到梅伶的尊容,使我畢生難忘。

但很可惜,當晚的節目有一大敗筆,兩位名司儀卻沒有向觀眾作任何關於梅伶的介紹。根本台下很多觀眾連梅伶是何許人也也不懂,有些甚至在梅伶演出時走到外邊去高談闊論家常。我對此有很大意見,本來即時向李淑勤反映我的意見,但見李淑勤當晚忙得不可開交,唯有作罷。後來在佛山一個唱局內遇到佛山電視台一個朋友(她當晚有份制作此節目),我向她表達了我的意見,該朋友才知原來當晚節目之失誤。

梅伶是京、昆旦角戲劇大師梅蘭芳的兒子,我對梅伶的認識來自梅葆琛寫的一本書,書名是《懷念父親梅蘭芳》,該書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一個殿堂級的藝術家。首次來廣東演出,卻受到這樣的對待,真使我驚歎!




Re: 攀龍附鳳 ( No.5 )
日期:2006/03/08 18:04
留言者:Sunny Lau
電郵:sunnylau288@netvigator.com

攀龍附鳳 之 三 歷盡風霜的老藝人

1976年十月,中國的國情起了急劇的變化,"英明領袖"華國鋒在葉劍英和軍隊的協助下,拘捕了四人幫,隨即宣布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文化大革命期間,多少藝人受批斗,蹲牛棚,至文革結束,才開始"歸隊"(返回劇團)。年紀細細就在廣東粵劇院打大鑼的姜志良先生,也因一句領導唔岩聽的說話,被發配邊遠的肇慶劇團,接受群眾的鑑督。

盧啟光先生在藝術之路如日中間天的年代,文化大革命還未正式開始,就第一個被打成反革命,被判鑑15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又是最後一個被"解放"出來。

為調查文化大革命後粵劇發展的情況,對廣東省多間粵劇學校作了深入研究,“廣東粵劇學校”、"廣東粵劇學校湛江分校"、"佛山藝校"、"廣西劇校"和湛江地區的"安鋪劇校"都是我要了解的對象。

1982年年尾的某天,我從廣州出發,經南海、順德、等地,坐了十幾小時的車程,來到湛江市,再僱用個體戶的客貨車,用了近二小時,才來到偏遠的安鋪鎮,這個小鎮當時人口約三至四萬人,很落後的一個小鄉鎮,卻由鎮政府辦了一所粵劇學校,據我調查的資料,當時的師資還不錯,記得校長姓譚,據聞現時在深圳某樂社做樂師。

在訪問期間,嚇然見到一位面善的藝人在班房內講學,我一眼認出,盧啟光先生是也,因我看過幾次他演的戲,所以很容易認出。

在譚校長的引領下,我有機會和這位藝人面談,盧先生很健談,而且無所不談,我問他為甚麼咁大年紀,還跑到咁遠去講學,他答道 : "我在牢房蹲了十五年之久,剛恢複名譽不久,進牢時年輕力壯,出牢時已一把年紀,多謝黨和政府恢複了我的名譽,希望趁我還有氣有力,多做點有意義的工作。"我聽完他的話,對他肅然起敬!但又覺得很悲哀!

道別時,我們相互交換了聯絡電話,我一直留意他的演期,經常不怕路途遙遠,看他的戲。

至2001年8月5日,我在深圳辦的樂社開幕,盧先生已行動有點不便,仍然不辭勞苦,由廣州來深圳為我樂社揭幕剪彩,並在當日演唱一曲。當時我和瓊霞也唱了"荻青闖三關",剪彩儀式後,我和他老人家、賴瓊霞等在"幸運來酒家"一同吃晚飯,在吃飯期間,不忘指導後輩,對他的學生瓊霞作提點,也指出我在和瓊霞唱曲時的不當之處,使我印象深刻!

盧先生不幸於2005年2月11日病逝,喪禮在2月16舉行,或許是新年之故,出席喪禮的人不多,也見不到有一線演員參加,由盧先生的兒子致悼詞,骨灰洒向江河。我們為失去了一位演技精湛,一位不可多得的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而深感痛惜!

Re: 攀龍附鳳 ( No.6 )
日期:2006/03/09 16:54
留言者:Sunny Lau
電郵:sunnylau288@netvigator.com

攀龍附鳳之四 中國藝人多涵頭

中國內地的粵劇藝人,特別多涵頭,"梅花獎",“百花獎”、“金雞獎”、“乜乜年藝術節一等獎”、“乜乜大賽一等獎”、“國家一級演員”、"國家二級演員"、等等等等.........,一大堆。有些在國內是二三線的演員,也得個乜獎物獎,真奇怪!

我一直只信藝人在舞台上的表現,卻不信這些乜獎物獎有代表性,例如昨年的“四洲杯粵曲大賽”,內地的比賽我有幸在現場目睹,每個參賽者大多有他的老師或師傅參加評判,每個參賽者一曲唱完,均由參賽者的師傅即時給予評語,見個個評判都是贊自己的學生或徒弟唱得好,唱得妙。這樣的比賽,有甚麼公正可言?比賽結果又有甚麼意義?

一個藝人的藝術成就,往往反映在舞台之上,由觀眾作出評價與肯定。在市場經濟的社會里,有麝自然香,君不見龍劍笙、梅雪詩有甚麼乜獎物獎,一套“西樓錯夢”,600大元的票價,幾十場戲也賣個滿堂紅,不用乜生乜太去銷飛,好象我這等舉目無友之輩,想撲張飛去欣賞,也慘過我呢個四眼佬跌眼鏡穿針,難以矣!

香港雖然回歸祖國的懷抱,但香港的藝人,當然沒有乜獎物獎的名涵,甚麼國家一級演員、二級演員、國家一級獎、國家二級獎等更加不用想,香港的藝人,在藝術上得到觀眾的肯定,大多已是四、五十歲以上的年華,內地有規定,四十歲以上便是超齡藝人,不能參與乜獎物獎的選舉,我曾耳聞佛山青年粵劇團的劉少波先生慨歎:"一個藝人往往做幾十年戲都不知做乜,但到爐火純青時,己一把年紀了"。我認為大多數藝人在四、五十歲之間,才是漸見成功的開始。

但話又說回來,一個初出學堂的演員,要在內地取得乜獎物獎的名涵,一點也不難,在劇團,有領導撐你,集尊家、名導演、劇團五、六十人之人力、物力、財力。去為你寫戲、排戲、度戲,唔得做到得為止。既不用理會觀眾接受與否,又不必考慮票房指數,就算不用收買人心,要得個乜獎物獎,又何難之有???

Re: 攀龍附鳳 ( No.7 )
日期:2006/03/09 16:54
留言者:hawaiian

(表情23)大陸有好多一級二級演員,唔知有冇三級演員?如果頒呢個獎,唔知有有人出來領呢?[一笑]

Re: 攀龍附鳳 ( No.8 )
日期:2006/03/10 01:46
留言者:soso

有級別才能評定工資多少.更好地享受國家和人民給予的權利.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你知無?

銜頭越多名氣越大.越能激勵士氣.更能讓他安下心來好好地培養下一代.明未? (大笑) (大笑) (大笑)

Re: 攀龍附鳳 ( No.9 )
日期:2006/03/11 13:54
留言者:susanna
電郵:rswsusanna@yahoo.com.hk

劉先生,

拜讀前文, 心有所感. 專文將發往閣下之電郵, 如蒙不棄, 請賜回覆, 在此先行致謝!

Susanna

Re: 攀龍附鳳 ( No.10 )
日期:2006/03/11 22:25
留言者:Sunny Lau
電郵:sunnylau@netvigator.com

Dear Susanna :

Pls check your E-mail box.
Ths.

Fm. Sunny Lau

Re: 攀龍附鳳 ( No.11 )
日期:2006/03/19 09:48
留言者:Sunny Lau
電郵:sunnylau288@netvigator.com

攀龍附鳳之五..........曲藝之鄉

大約在1920年間,廣州有了第一間音樂社到現在,音樂社的存在,已有近百年歷史。

廣州的第一間音樂社,相傳在廣州的十八甫。一位開照相鋪的老闆,是個戲精,對粵劇很熱愛,經常在自己的鋪內"開局",還請來戲行的老倌來鋪內演唱,華燈初上,街坊鄰里爭相來到照相鋪內聽歌睇戲,後來索性把鋪頭的招牌換成"民鏡音樂社",便形成了廣州省城的第一間音樂社了。

受"民鏡音樂社"的影響,廣州市內、珠江三角州一帶、下四府的湛江和廣西一帶,相繼出現了民間的音樂社,例如順街的樂從鎮、均安鎮、南海的佛山市(以前佛山市屬南海縣)、廣西北海地區等都出現了不少音樂社,這些民間音樂社,樂師都是業餘愛好者,奏樂不計酬勞,人人自彈自唱自娛。無須花費任何金錢。

中國"解放後",即1949年至1966年間,珠江三角州的樂社更加興旺,不少鄉村都成立了音樂社,有些更組成戲班,定期請佛山或廣州的樂師和老倌來到鄉中教樂、教唱和教戲,例如順德樂從鎮的騰沖村、鷺洲村等便是表表者。村內成立了戲班,定期在鄰近地區各鄉村演出,很受農民大眾的歡迎。

文化大革命期間,這些民間樂社全部解散,改為鄉村的"文娛組",做Chairman Mao的宣傳機器,在鄉村演出一些民間小品,例如"三句半"、"小話劇"、"活報劇"等,宣揚的都是毛澤東思想、老三編、並把毛澤東的語錄譜成歌曲,巡回演唱在農村間,音樂社絕了音長達十年之久。

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所有困在鑑牢或在強迫下放勞改的粵戲藝人,紛紛得到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的解放,人人得返回劇團恢複職位,民間樂社在1985年後開始相繼重新成立,並得到當地政府的人力物力的支持,發展到今天,比香港更興旺,性質也不同,廣東省內民間樂社仍保持傳統的做法,唱者不用付款,樂師也不收取酬勞。我最近走訪了順德的一些地方,順德區內幾乎村村有樂社,鎮鎮有樂社,而且規模很大,演唱場地面積相當於香港的文娛中心,例如新馬師曾的故鄉水騰村、羅家寶的家鄉均安鎮、曾慧的家鄉大羅村和荷村、小沖鄉、大墩鄉等的樂社都很具規模。各鄉村的音樂社,相互間每多互訪交流。均安鎮還被評選為全國十大曲藝之鄉之一。這些民間樂社與香港的不同,除了省城、深圳市和佛山市有一些是商業性的樂社外,其它的民間樂社,仍然保持自娛自唱自樂的模式。

但香港的樂社由姜志良和吳聿光兩位先生在1989年開辦了"碧天音樂社"後,已基本上所有音樂社都由自娛性質轉移到商業性質了。

以往,有粵劇的發展,才推動了音樂曲藝的發展,但今天,粵劇卻好象要依賴曲藝才有生存機會,在香港,曲藝比粵劇更興旺。粵劇發現到今天,也算是傾斜了的藝術!

Re: 攀龍附鳳 ( No.12 )
日期:2006/03/13 23:18
留言者:老三

(表情7)

Re: 攀龍附鳳 ( No.13 )
日期:2006/03/19 09:53
留言者:Sunny Lau
電郵:sunnylau@netvigator.com

攀龍附鳳之六..........年紀大,機器壞

前些日子與深圳劇團的朋友在海港酒樓茶聚,一口應'細哥"之約,昨日到深圳東門之唐宮酒樓四樓看他們的演出,卻把之前之重要約會忘得一幹二淨!

昨日中午,接到佛山劇團的朋友來電,說道李淑勤REminder我記得今晚早點到香港大會堂,我才驟然醒覺,今日要到香港大會堂欣賞"黎佩儀唱腔藝術欣賞會"。哎!年紀大真的冇鬼用。

《黎佩儀》,從藝四十多年,是廣東音樂曲藝團的子喉唱家,音質清亮、通透明麗、言域廣,演唱技巧很好,行腔、吐字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一個移民到异邦的中國藝人,任你有天大的本事,要在碰口碰面都是番鬼佬的國家開創和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殊不容易。黎移民加拿大後,恁著自己堅韌的毅力,積極進取的精神,在异邦開創了自已的演藝事業,創辦了"黎佩儀劇藝學院",開班授徒,受到不少學生的愛戴,在15年的日子裡,已在加拿大創下了驕人的成績。為演藝界培養了一批批人才。她十幾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是我們中國人在异邦的表表者。

昨晚的演唱會,很成功,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黎在廣東音樂曲藝團時,我已認識,但不知她懂奏樂,昨晚我坐在觀眾席,見她在台上與林錦堂一曲自彈自唱,才知她能彈奏洋琴和琵琶,在食宵夜時,細問之下,她答道:"其實奏樂器是在2000年才開始學習,為了教學生的需要,下了決心,要學好洋琴和琵琶"。

媽媽的演唱會,做女兒的李淑勤,當然是義不容辭。在節目中與劉惠鳴唱一曲"荻青闖三關",所有樂師更是由女兒包辦,由佛青劇團樂隊拍和,觀看節目之餘,我一舉兩得,又可同佛青班朋友如掌板黃仲武、演員周文等聚下舊,吹下水。

我咁冇記性,想唔認老都唔得。唯有儲埋D零用錢請"細哥"飲茶致歉補數啦!

Re: 攀龍附鳳 ( No.14 )
日期:2006/03/23 00:02
留言者:Sunny Lau
電郵:sunnylau288@netvigator.com

攀龍附鳳之七..........痛失良才

沉痛悼念姜志良先生!

Re: 攀龍附鳳 ( No.15 )
日期:2006/03/23 01:04
留言者:qq

(表情20) (表情20) (表情20) (表情20) (表情20) (表情20) (表情20)

Re: 攀龍附鳳 ( No.16 )
日期:2006/03/25 16:29
留言者:yuenyuen
電郵:rswsusanna@hotmail.com

前輩


是什麼時候的事. 想在朋友喜宴曾有緣共席, 那時已經病癒了. 但人略為消瘦.

阮沅

Page: [1] [2] [3] < 回上一頁



- 阿立粵曲天地 -

聲明

阿立粵曲天地(以下稱本網)所有留言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之立場,讀者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讀者若因信賴留言而招致任何損失,本網概不負責。 由於所有留言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或涉及任何侵權行為,請聯絡本網。本網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亦不可上載任何侵權文章,照片,曲詞,錄音及影片,敬請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