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一覽 > 過往記錄 > 瀏覽內容
我見我聞
日期:2006/03/12 12:07
留言者:Sunny Lau
電郵:sunnylau288@netvigator.com

又是一個自言自語編

我見我聞之..........熱愛祖國

中學畢業後,在外邦讀書,先後在多個地區掏五斗米,例如Taiwan、Mauritius、Reunion and Guatemala等,Mauritius 和 Reunion 是座落在印度洋彼此對望的兩個島嶼,兩個本是法國藉民地,後來Mauritius獨立,Mauritius 在廣東稱為"毛埠"。而Reunion現在還是法屬,中文名叫"布汪"是也,中國抗戰時期,很多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人過埠覓食,都選擇去這兩個地方,相信是因這兩個地方有與廣東有水路可達,坐個幾月船便可登岸之故也。這裡四季如春,氣候宜人,一年四季氣溫高不過23度C。最低不低次18度C。我喜歡潛水,所以特別喜歡這裡的秀麗的海岸線,當時這裡沒有工業污染,水底能見度超過30公尺。這裡的文化、教育、社交、法律等都用法文作為法定語言,英文並不通用。來到這裡的唐人,大多都有機會衣綿還鄉。這裡與香港分別很大,香港是世界上賺錢最容易的地方,但不是世界上剩錢最容易的地方。但"布汪"和"毛埠"是落後地區,是最不容易賺錢的地方,但卻是上一代華人最容易剩錢的地方。這裡沒有粵劇看;也沒有音樂社;沒有其他娛樂,但治安很好,太平盛世,人人收鋪前不用任何包裝手提"法郎"去銀行入數,我從未聽聞有打劫的事兒。Guatemala在中美洲,中文名是"危地馬拉",座落在Honduras與Mexico之間,與鄰近美國。是西班牙的藉民地,社交、文化、法律等都用西班牙文,這裡氣溫也和"布汪"不相上下,很好。但一切都比較落後,以前治安很好,但我最近一次前往,已覺治安很壞,經常打劫唐人的餐館等,這裡和中國沒有邦交,卻和台灣地區有邦交,所以本人當年到這裡工作,要先取得台灣護照,才能簽證到彼岸。上述這三個地區的華人都很愛國,辛苦幾十年,積蓄點錢也是為了衣錦還鄉。記得文化大革命後鄧小平設計了改革開放這一舉世無雙的工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鄉政府,紛紛想盡辦法要求港澳同胞和華僑回國"觀光",這三個地區的華人都有一顆赤子之心,很積極響應,我因曾居留這些地區,回國觀光的華人途經香港,每多找我一聚,並紛紛要我做回國"觀光"的guide,所以,這幾年間都很忙,有時要放下自已"掏米"之活兒,去做些損人不利己的事兒。

Dout左咁大個圈,都未入正題,好似醫生Dum症咁!

近日有網友討論中國男人,我在昨日做了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男人,而且我認為講到愛國,我昨日的行為,我認左第二,冇人認第一!我為我的愛國行為而感到"自豪"呢!

我生性傻呼呼,有傻佬爭村鄉之性格,經常在D番鬼佬面前贊祖國"形勢大好,不是小好、我的祖國繁榮娼盛,一日千里等....."。所以一些番鬼佬朋友來到香港都喜歡找我:聽我發up風。

我的業務雖要大量Zinc anodes(一種保護金屬物在海水中的防止靜電損耗的建築材料),認識了兩位澳洲藉的番鬼佬,兩個老外都在澳洲合股開設公司,做這種物料的Supplyer。兩天前來到香港,相約在下在廣東道港威大廈地下的一間酒巴吹水。言談間,話題又到了"爭村鄉"的議題上,並且相約在昨天,由我做guide,一起往深圳威威。

昨日早上八時,一齊出發,到深圳的口岸的士站坐的士,準備先到陽光酒店的"海港大酒樓"飲茶,因我最愛吃這裡的手撕雞和天下第一飽,我們一行三人,上的士後,我因見自己國語水皮,事先準備了一張字條,寫上陽光酒店四字,示意司機大佬。但個司機大佬卻瞪了我一眼,說道 : "NeaWaiSumMorBuaSorQuorYu!"
意思是說"你為甚麼不說國語"!在這樣的情形下,以我的性格,一定立即下車,情願行路也不幫趁這等的士,我Uncle Lau有錢坐的士,那有要先學了國語才去幫趁你的道理?但為了祖國的體面,我沒有發火,還笑著面說"對不起"!

的士行經一路口,遇紅燈,個司機大佬將車停在紅燈前,我嚇見隔離線也停了一輛"Ben史"在等轉燈,在車內駕駛者是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士,身光頸靚,套西裝的料仲靚過李鵬當總理時穿著的西裝的料子,突然見到該位男士較低車門玻璃,向馬路吐出一篤"痰",說時遲,那時快,為免影響祖國的形象,我立即側身,擋著兩個鬼佬的視線,好彩我反應快,若然被兩個鬼佬見到,一定笑我平時鬼話連編,以後不再同我做生意了!

去到酒樓,相熟的部長為我預留了位,三人坐下,但我見隔離檯一眾有十多人,個個吞雲吐霧,高談闊論,在大吃大喝,檯面放有多瓶"九江雙蒸酒",個個一身酒氣,我又為著祖國的顏面,立即向兩位老外說要去Toilet,趁此機會立即要求部長替我換檯,個部長會意,立即辦妥。我又做多一件熱愛祖國,顧全祖國顏面的大事。

吃完手撕雞和天下第一飽,只帶兩位老外遊了較高級的西武等一些商場,立即回程,不敢久留深圳!

昨日的經歷,有驚無險,老生怕怕,以後不敢再在番鬼佬面前耀武揚威了!!!更不敢再帶鬼佬往國內Wet了!!!



Pag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回上一頁

Re: 我見我聞 ( No.38 )
日期:2006/09/05 05:22
留言者:Ivan Ip
電郵:ivan.kk.ip@gmail.com

小弟需為半斗米折腰,每天工作十多小時,但仍願意盡量抽空及挖銀包去看看一些認真的粵劇演出。
但那些由政府資助演出的新編粵劇,往往祇是一場起,兩場止的,甚至在偏遠會場演演便壽終正寢。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搞搞動作,呃飲呃食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踪,彷若從未發生過一樣!
正如我兄所述,特區的鳥鴉也............唉!!!!
Ivan

Re: 我見我聞 ( No.39 )
日期:2006/09/06 05:23
留言者:rollei

Sunny 兄 No.33所言.某深有感慨.鞋,想起有支歌,歌名叫"祖國頌".大抵祖國的事事物物都只能頌.

Re: 我見我聞 ( No.40 )
日期:2006/09/08 01:16
留言者:大夫

說粵劇改革也算是正確的吧. 那些新編粵劇都花去xxx萬以上, 演出的團体都改革了很多行頭, 器具. 工作人員家中的傢俱亦多有改革.

Re: 我見我聞 ( No.41 )
日期:2006/09/09 08:51
留言者:Sunny Lau
電郵:sunnylau288@netvigator.com

我見我聞之十..........續No.37

下面又是一個粵劇改革的故事,發生在今年初。但因涉及一則負面新聞,我不點明道姓,有看官要知詳情,可電郵與小弟聯絡。

座落在珠江三角洲某古城,是粵劇發祥地,設有一個編制屬市級的劇團,一九五七年開始建團,“南派武探花”梁蔭棠、粵劇四大名丑之一葉弗弱、粵劇四大名旦之一鍾卓芳、名演員梁冠南、紫蘭女、黃新雪梅、蕭月樓等曾是該團的主要演員,演員多屬年青一輩,故改名《XX青年粵劇團》.素以實力雄厚,演藝精湛而聞名海內外。一九六零年已被評為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先進單位,一九九一年首到新加坡之“人民劇場”演出十四場古裝粵劇,受到好評,又是國內唯一一個曾到台灣演出粵劇的劇團,該劇團的戲寶有“順治與董鄂妃”、“白蛇傳”、“劉金定斬四門”、“血濺烏紗”、“百花公主”、“春花笑六郎”等。

“小周後”一劇,是該劇團目前的戲寶之一,劇本經過多次修改,盡善盡美,演小周後一角的又是年輕貌美、一九九零年畢業於廣東粵劇學校的花旦,該劇也是我喜歡看的劇目之一,我曾觀看多次,在廣東省各地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去年開始,該團為了完成上級領導發出的任務,實行粵劇改革,決定以“小周後”一劇作實驗,請來北方的名戲劇編劇家,重新修改劇本,也請來名電影導演來執導。並賞試在“平洲”戲院演出(注:平洲戲院在廣州市郊的平州鎮),當晚演出至未到中場休息,原本“爆棚”的戲院,已走了一半有多的觀眾,如此場面,我咁大個仔實屬首見。(至於該團在今年初怎樣將“小周後”一劇作第十一次修改和戰績如何,容後續稟。)

Re: 我見我聞 ( No.42 )
日期:2006/09/10 08:18
留言者:大夫

sunny:
By the way. Thanks for sharing all those inside stories. I believe we all appreciate them very much.

Re: 我見我聞 ( No.43 )
日期:2006/09/10 14:35
留言者:Sunny Lau

我見我聞之..........續No.41
該劇團經平洲戲院一役的教訓後,劇團上下一些有資歷的演員和員工,都一致要求和希望這教訓不會和不要再重蹈覆轍。

但事隔不久,劇團又接到新柯打,要聯同某電視台的編劇一起,重新為“小周後”一劇作第十一次改編和決定五月份在市影劇院公演。

今次的改編,改變了以往請京劇或北方電影編劇來執筆的做法,由劇團的一些編劇和該市電視台的編劇“組織創作”。我稍後取得劇本回來研究,序幕一場只有六句“燕子樓慢板”,其餘全是小曲和對白,第一場是“拒封”,也只有八句由李煜唱出的反線中板,其餘全是“春江花月夜”、“送君”、“相見歡”等小曲和對白。第二場是“自嫁”,只有李煜唱出八句二王彈詞調和小周後八句乙反中板竹提調,雖時近半小時的一場戲,幾乎全是對白和小曲。第三場是“勵志”,在中段由流珠、寶儀二人唱出共九句乙反二黃,至尾段由趙志光唱出六句“梆子慢板”,全場戲又是些“子夜歌”、“虞美人”之類的小曲和一大堆對白。第四場是“護詞”,先來一群美女的舞蹈,緊接著是對白和小曲,至中段才有一段由趙志光和小周後唱出的“略爽二王”,至尾段有幾句“芙蓉腔中板”和幾句“快打慢二流”。最後一場是“殉情”,只有中段由小周後唱出幾句“二王慢板祭墱腔”和尾段的“三句反線二王”,長長三十一頁紙的劇本,看不到一句“滾花”、“南音”、“士工慢板”之類的東西,又是幾乎全是對白和小曲的一場戲。

我看完這劇本之後,心想:又是一場歌劇表演了!但到公演當晚,我循例被邀坐在觀眾席,而且還經動了香港一些尊業演員來觀看,我赫見劉惠嗚等幾個香港的演員剛好坐在我的前排,今次出乎我意料之外,原來我之前估錯了。整晚的演出完全不象過往的改革戲般似歌劇,究竟似乜?該劇的下場怎樣,又用去多少銀兩,吾好意思,趕住去飲茶,得閑再講。

Re: 我見我聞 ( No.44 )
日期:2006/09/11 09:24
留言者:Sunny Lau
電郵:sunnylau288@netvigator.com

我見我聞之續No.43

新編“小周後一劇”,劇本沒有象過往的新編劇般由非粵劇編劇的電影或京劇的編劇家來編寫,我以為今次會有另一番好景象,可惜,我當日來到該劇團準備往劇場觀看演出時,該團安排了車輛接載我往劇場,而且是和導演坐一輛車,初時我還以為是該團的導演(該團的導演我認識),到上了車經介紹才知是一位由上海請來的龍姓名電影戲劇導演,當時我已對觀看當晚的首演的興趣打了折扣。整場戲的演出,演員的落力演出和表現是可以肯定的,在我看來,但不算是粵劇改革創新的產物,也不算是歌劇表演,舞台設計大型華麗,演員的服裝也很新很美,演員不用面部化妝,我的觀感完全是一套“話劇”,幾乎找不到一點粵劇的影子。

當晚看完演出,又是約定該團的主要演員和“單位領導人”一起食宵夜,席間我問副團長,“小周後”從動筆改編到戲院上演,用了幾多錢?答案是上級撥下來作經費的五百萬用完了!

過了一段短的日子,我因要帶一位曾是香港演藝學院的粵劇學員到該團排折子戲,經過佈景房,卻看不見本來堆積如山的“小周後”一劇的佈景。細問之下,才知是演出了首演之後,所有佈景都當垃圾Dump了,我問何解?得到的回答是:“係人都知這些新編劇是一場起,兩場止,之後就不會再演了,還保留這些佈景做乜呢!”

我一連講了三個內地新編劇,在此再次重新我的觀點:《花月影》、《海門珠潮》、《小周後》這些“粵劇”,在藝術上是肯定的,演員的表演是好的,佈景設計是好的,音樂旋律是好的,投資是大的,但談不上是粵劇改革的成就和產物。《花月影》一劇也沒有象內地傳媒報道般震撼了粵劇界,內地資深的粵劇工作者也沒有因《花月影》一劇而“劈炮唔撈”,相反地有份參與演出和制作《花月影》一劇的藝人和內地的資深藝人,個個心裡明白,心照不宣,演《花月影》是政治任務,政治任務完成後,一切依然舊景。

在內地,粵劇團的編制是省級的稱粵劇院、市級的稱粵劇團,這兩級的劇團體制上是政府事業單位,食國家糧,當然有一定程度要聽從上頭指示去做,接受一定的政治任務,往往一些新編劇是這些政治任務的產物,當政治任務完成之後,該劇就算花幾多銀兩去編、導、演,都不會再演的,例如80年代,中英開始就香港前途展開談判,為了配合些政治氣候,就由深圳劇團的編劇曾文炳創作了新劇《中英街》一劇,我記得當時為了讓曾文炳先生尊心寫該劇本,還在深圳某高級酒店租下套房,讓他尊心創作。配合澳門回歸,為體現澳門是中國的領土,由珠海市粵劇團創作了《伶仃洋》一劇,為了配合抗戰勝利xx週年紀念,由廣東粵劇院一團演出《沙家濱》(注 :該劇原名“蘆蕩火種”,文化大革命時由江青看中,由中國京劇團改編成樣板戲,再由廣東粵劇院學習、移植、試驗改編成粵劇,現由丁凡主演,曾在香港演出多次,我看後稱之為粵語京劇)。為了提倡男女平等、提高婦女的地位,由深圳劇團創作了《排坊村的故事》。但通常這些新戲,花費完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完成了它們的“使命”後,就不會再演了。但縣級的劇團只有黨地政府的一點小快津貼,所以較小有政治任務,也不須因應政治氣侯去做所謂的“粵劇改革”。再下一級的劇團是鄉鎮級的,這些劇團在內地稱為“散鬼班”,沒有任何資助,全是食自已,但它們有自已的自主權,演的劇目都是自已決定,這些劇團經常活躍在下四府一帶,仍有生存空間。

吹完水,希望一些對內地粵劇改革有與我不同意見的人,勿怪我的口不擇言,每人對每件事物都有不同的見解嘛!

Re: 我見我聞 ( No.45 )
日期:2006/09/24 15:00
留言者:Sunny Lau
電郵:sunnylau288@netvigator.com

我聞我見之十一..........賣報紙的女孩

搬來現居地已有十六年。我為求生計,不得不一早便起床,每天早出晚歸地工作,營營役役,轉眼間便在此居住了十幾年。

十多年前的某天早上,是個寒風刺骨的日子,我照往常般,大清早便出門返工,來到住所地下大路傍(青衣灝景灣地下),見有一年約六七歲的小女孩,穿著寒衣,獨自在販賣報紙,我有看報紙的習慣,路過時便順便向小女孩購買兩份報紙,天天如是,轉眼間便十多年過去。賣報紙的小女孩也變成婷婷玉立的大女孩了。

又是某天的早上,賣報紙的女孩不見了,卻換來了一位年過半百的男子漢,我諸事八卦,與該位男士閑話幾句,才知該位先生原是鄰近一位報紙雜志店的老闆,因該行業競爭大,所以天天一早就要全家出動,在鄰近的行人路口擺下流動攤擋,爭取做多點生意。當提到他的女兒,該位先生更是滔滔不絕,大贊女兒的懂事、生性、勤奮、孝順。更對我說,女兒已讀中五了,今年要會考,為了讓女兒多點時間讀書,所以不讓女兒再清早就出來賣報,好讓她尊心讀書。為有讓太太一人看鋪(原來他在青衣長發商場四樓經營一書報雜誌店),自已親自出馬來這路口賣報,言談片言,愛女之心表露無遺。

過不了多久,卻經常見到該位女孩時不時和她父親一齊出現在該路口,兩人一起賣報紙。一次,是風雨交加的早上,而且天氣寒冷,我好奇地向他父女二人說,“在這麼寒冷的天氣,一個人賣報和兩個人賣報的結果是一樣,何必兩人一起食西北風?”。

該位女孩卻對我說:“我在這路口賣報紙超過十年了,天天風雨不改,很多街坊都與我建立了感情,是爸爸辛辛苦苦經營個報紙擋,賺錢養大我,現在我有時間得閑,都很希望陪著爸爸來賣報,一則可見到多年幫趁和支持我的街坊,二則可多點時間陪伴爸爸。”

聽完女孩的一番說話,使我對該位女孩肅然起敬,雖然我的年紀與她父親差不多,但她的形象好象在我心中不斷高大,高大得我望她面孔,也要仰目而視之!

到現在,該位先生仍然風雨不改,天天早上在灝景灣地下的行人路邊賣報,我仍然是每日經過,都向他買下我要看的兩份報紙。

Re: 我見我聞 ( No.46 )
日期:2006/09/24 10:30
留言者:Ivan Ip
電郵:ivan.kk.ip@gmail.com

好一幅感人的父慈女孝圖畫躍然紙上。在充滿無聊、自說自話、閑雜人等環伺的這片小天地裡,誠一服清凉茶也。

Ivan

Re: 我見我聞 ( No.47 )
日期:2006/09/24 21:21
留言者:楓林月

Sunny,

温馨細膩, 平淡祥和, 為愛護此網樹好榜樣. 堪再讀! 堪一讚!

(表情35) (好!)

Re: 我見我聞 ( No.48 )
日期:2006/09/25 00:08
留言者:曇花

Uncle Lau;

早知我都要我個女去賣吓報紙喇!
不過當然也是她的父母都做對了很多東西 (DID SOMETHING RIGHT) 才有這"高大"的乖女兒呢。
反面東西每天都見,多謝你介紹這些人中榜樣。
(好!)

Re: 我見我聞 ( No.49 )
日期:2006/09/28 04:51
留言者:細豬

Sunny 哥:
Thank you, I was touched by the story. 天下父母親對我們的愛心啊!
(表情14) (表情14) (表情14) (表情14) (表情14) (表情14) (表情14)

Re: 我見我聞 ( No.50 )
日期:2006/09/26 20:55
留言者:connie

Dear Mr. Sunny Lau,

Really thankful for all your wonderful sharings!
You give me a clearer and better picture of Chinese opera at Mainland.

Also the story of the girl selling newspaper is really touching !
再一次多謝你的分享, 使我獲益良多 !! (表情35)

Re: 我見我聞 ( No.51 )
日期:2006/09/27 10:03
留言者:elly

Sunny哥哥,

買報紙的故事好touching, 好warm 呀. 其實而家都仲有好多考順父母的仔女架. 希望個女仔可以有好的成綪啦

(表情22) (拍掌)

Re: 我見我聞 ( No.52 )
日期:2006/10/11 19:12
留言者:Sunny Lau
電郵:sunnylau288@netvigator.com

我聞我見之十二..........“紅”與“名氣”小談

因事往新加坡,逗留了數天,剛好是中秋節,相約了一些朋友在新加坡濱海附近的一間名叫“冇招牌”的食店晚飯,桌子選擇面對海洋的露天位置,一面品嘗咖哩炒蟹,一面賞月,在座幾位朋友都是粵劇曲藝愛好者,閑談間,很快便轉移到戲劇與曲藝有關的話題上。

一位習曲約兩三年的朋友,談論到香港的曲藝界時,說道:“香港近日有一位來自大陸的花旦仔,經常有演出,還搞個人演唱會,在香港很紅,很有名氣!”

我打斷了她的話,說:“紅不代表有名氣”。該位朋友聽後,問我此話怎解釋。

我解釋:在香港,搞場演出是容易到極的事兒,只要你肯花錢,又或者有人肯為你花錢,你只要向警察總部之牌照科填份表格,一個月內就收到一份社團注冊牌照,此時你就可申請政府會堂搞節目,如果你免費派入場券,還可用埋我地D納稅人的錢,得到場租減免,只收三折場租。如果賣飛的,也可申請減免場租,只收三至七折。到時堂堂一個文化中心大戲院,三層坐位有一千七百個,也只是萬幾銀可租用了。高山劇場、葵青戲院、上環文娛中心、牛池灣文娛中心、西灣河文娛中心等更不在話下,如果三折場租收費,幾千大元也可租用,幾個老友一齊租來“談天說地”,也很化算啊。

天天搞節目,天天派入場券,除了部分入場券由會堂派發給老人家外,多數是搞節目者的自己友來捧場,節目搞得多,自然暴光率高,但暴光率高,或者你只能說她是“紅”,不能說有名氣。

在粵戲界,要有名氣,來之不易,馬師曾自一九六四年在北京逝世距今已近半個世紀,也等於沒有“紅”已達半個世紀了,但他的名氣沒有消失,他一九五六年拍攝的“搜書院”、一九六一年攝制的“關漢卿”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今也有不少朋友托我購買這兩套VCD用作收藏,他在世之時,在粵劇界所作的貢獻,得到世人與業界肯定,這些才算是有名氣,又如龍劍笙息演十幾年,也等於沒在舞台上“紅”十幾年,現在一出山,好象萬人空巷,六百大元的入場券,幾十場戲場場爆滿,還要“撲飛”才能入場,這些才算有名氣。又如文千歲,開設粵戲學院,培養粵戲接班人,不用賣廣告,也學生多到幾乎應接不下,他尊心教學,自然減少在舞台“紅”了,但在上月來到新加坡,與梁少芯一曲“蘇東坡夢會朝雲”,贏得連場掌聲,散場時觀眾久久不願散去,爭相要看他的風彩,這些才算是有名氣。

該位朋友聽完我對“紅”與“名氣”的見解,如夢初醒般說道:“啊!原來如此!”

Pag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回上一頁



- 阿立粵曲天地 -

聲明

阿立粵曲天地(以下稱本網)所有留言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之立場,讀者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讀者若因信賴留言而招致任何損失,本網概不負責。 由於所有留言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或涉及任何侵權行為,請聯絡本網。本網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亦不可上載任何侵權文章,照片,曲詞,錄音及影片,敬請自律。